慢性支气管炎

来源:莱茵医院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8-24 点击数:

 
 

疾病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持续三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

发病原因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极为复杂,迄今尚有许多因素还不够明了。近年来认为,有关因素如下。    

        (一)大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支气管粘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容易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超过1000µg/m3时,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就显著增多。其他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屑、蔗尘等也刺激支气管粘膜,并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清除功能遭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二)吸烟 现今公认吸烟为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上海市防治慢性气管炎协作组于1972年普查了339名50岁以上者,其中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为不吸烟的2倍,前者为20.9%,后者为9.7%。另用配对方法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正常人各303名作吸烟习惯对比调查,慢性支气管炎组吸烟的人数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    

        (三)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据国内外研究,目前认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卡他菌可能为本病急性发作的最主要病原菌。 

        病毒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分离出的病毒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造成呼吸道上皮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引起本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肺炎支原体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直接关系,至今不明。    

        (四)过敏因素 过敏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初步看来,细菌致敏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过敏史的较多,对多种抗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痰内组胺和嗜酸粒细胞有增高倾向;另一些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高于正常组,并发现重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组织内IgG含量增加,提示与Ⅲ型变态反应也有一定关系。变态反应使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五)其他 除上述因素外,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粘液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在冬季,患者的病情波动与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关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也可能是本病的一个内因,大多数患者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现象。部分患者的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较正常人增强。    

        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    

        营养对支气管炎也有一定影响,维生素C缺乏,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维生素A缺乏,可使支气管粘膜的柱状上皮细胞及粘膜的修复机能减弱,溶菌酶活力降低,易罹慢性支气管炎。   

        遗传因素是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迄今尚未证实。α1-抗胰蛋白酶严重缺乏者能引起肺气肿,但无气道病变的症状,提示它与慢性支气管炎并无直接关系。

临床症状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导致病情加重。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和排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终年不愈。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性或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河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气短或喘息: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并支气管哮喘。若伴有肺气肿时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

体征

        早期多无任何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肺底部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咳嗽排痰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延长。

实验室检查

(1)X线: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格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2)呼吸功能检测:早期无异常。病情进展可出现小气道阻塞,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可培养出致病菌。

编辑本段诊断

1.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临床上虽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若有明确的客观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

2.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符合以上2条,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分类

分型

(1)单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两项症状。

(2)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分期

(1)急性发作期: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其他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症状1个月后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

疾病预防

1.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

2.控制职业性或环境污染,以避免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吸入。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耐寒能力,以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对预防易感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4.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早发现气流受限并及时采取措施亦十分重要。

5.加强卫生教育,改善工作条件与卫生习惯和增加营养等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均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6.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

 


上一篇:不孕症 下一篇: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