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莱茵医院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2-10 点击数:
上海合川莱茵中医医院(原闵行区中医医院)冬令进补膏方节 每逢初冬之际,正是人们冬令进补,服用膏滋方进行调养的大好时机。按照《黄帝内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人类亦要顺应自然。藏精纳气,此时服用一些滋补肾命的药物,将有利肾的藏精功能,加强命门的元精储备,提升来年春天新一轮的生发机能(水生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藏於精者,春不病温”)。
上海合川莱茵中医医院(原闵行区中医医院)冬令进补膏方节
每逢初冬之际,正是人们冬令进补,服用膏滋方进行调养的大好时机。按照《黄帝内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冬季阳气潜藏,万物多静少动,纷纷养精蓄锐。人类亦要顺应自然。藏精纳气,此时服用一些滋补肾命的药物,将有利肾的藏精功能,加强命门的元精储备,提升来年春天新一轮的生发机能(水生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藏於精者,春不病温”)。
膏方 是传统中医丸散膏丹四大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 《山海经》 曾中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是传统中医丸散膏丹四大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
《山海经》 曾中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膏方的特点 -千人千方,注重体质差异 -动静结合,滋补不上火 -免疫调节,治病更能防病 膏方的起源 -膏方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一直作为皇帝后宫独享的养生驻颜上品。 -膏方根据个人体质,一般由二十至上百余种药材组成。再采用古法精工炼制,收汇精华而成。 -有效调节人体免疫力,是职场亚健康调理、儿童体质改善,女性美容抗衰及慢性病治疗的上品。 -膏方属传统中药八大剂型之一,经中药药液浓缩而成,服用体积小,简便易服。 -膏方在制作收膏时,往往加入冰糖,蜂蜜等改善中药苦涩味,口感甜润,更容易入口。 -膏方广泛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妇女、儿童、老年人群等,比传统汤剂的药物依从性更好,利于疾病治疗和体质调理。 膏方的服用方式 →冲服: 取一汤匙(或一袋)膏方置于杯(碗)中,冲入90°C左右的开水,调匀溶解后服用。少数有特殊需要者,也可按医嘱用温热的黄酒冲服。 →含服: 将膏滋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后,咽下膏汁。 膏方的服用时间 →空腹服: 《本草经》“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服。” 使膏汁药较快吸收,发挥药效。 →饭前服: 病在下焦,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使药效快速下达。 →饭后服: 病在上焦,一般在饭后15-20分钟,使药效停留较久。 →睡前服: 睡前15-30分钟,取其养心脾,安心神,安眠。 膏方的服用剂量 →根据病情、体质、男女老幼不同而定。 →一般每次服用一匙(罐装)约15-20ml;或一小袋。 膏方的服用禁忌 →防止“闭门留寇”,邪未净,不要过早使用补膏。 →防止“虚不受补”,慢性虚证只能缓缓调养。 →防止“损阴耗津”,阳虚有寒者,忌清补;阴虚有热者,忌温补。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调阴阳者,亦为补。
○ 整体观念,全面调理。膏方的“补”字,乃为“和”字。
● 药力缓和,药效持久。
2018年10月17日至2019年1月18日
膏方节活动开始预约……
★ 一人一方,个性化定制。注重个人体质辨识,定制个性化的膏方,让人们在秋冬季进补的好时节,调理身体,防病治病。
★ 专业团队,由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等组成的。膏方主诊医师必须具备5年以上专家门诊资历,经膏方标准培训,并通过考核筛选。
★ 道地药材,严格化精选。保证膏方药材品质,精选全国各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炮制考究的道地药材。
★ 每天前30名预约可优惠50%挂号费;
预约电话:400-968-9996
活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合川路3071号上海合川莱茵中医医院(原闵行区中医医院)门诊8楼服务台
公交路线:87路、721路、867路、虹桥二路区间车、地铁九号线(合川路站)、
地铁十号线(龙柏新村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9 上海合川莱茵中医医院(原闵行区中医医院) 沪ICP备20210223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