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 立春养生始于初,健康陪伴一整年!

来源:莱茵医院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2-07 点击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始生,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医认为,立春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此时可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达到身心和谐,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建议:
 
饮食调养应少酸增甘
立春阳气初发,要注重饮食保健。《千金要方》中记载:“春日宜少酸增甘,以养脾气。”春天对应人体内脏是肝脏,立春乃肝旺之时,酸性收敛,食酸过多会使肝气过于旺盛,易克脾土,损伤脾胃。因此,饮食调养应考虑“春生”的特点,少食酸收之物,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应多吃点甘味之品,如葱、蒜、韭菜、香菜、荠菜、香椿等辛甘发散之品以助发阳气,以及山药、红枣、蜂蜜、牛奶、豆浆等甘甜之品以加强脾胃功能,提升人体免疫力。
 
运动调养应温和护阳
初春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运动则是养阳的好方法。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运行。但立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应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如散步、跑步、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广场舞、瑜伽、游泳等。运动时间可选在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以不疲劳为度,切忌运动过量。另外,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很必要,以免出现脱水,伤及阳气。
 
起居调养应捂暖避寒
《黄帝内经》记载:“风者,百病之始也。”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气候变化较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早春季节不要急忙脱掉棉衣。因此,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尤其是老人、婴幼儿及体弱多病者,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好脚部、背部保暖,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以助春阳升发之势。
 
精神调养应养肝护阳
中医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情志,怒而伤肝。”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情绪与肝气的疏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故立春要避免情绪暴怒,忌心情忧郁,尽量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除此之外,还应顺应季节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让肝“休息”好,避免过度劳累耗损气血,影响肝藏血的功能。而对于肝气不足的人群,立春时节还可以进行艾灸及中药熏蒸等中医特色疗法,以达到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功效,从而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